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向京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向京:一名兴致勃勃的人性观察者

2016-06-16 13:50:55 来源: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作者:
A-A+

  6月11日,向京在乌镇开讲,和我们一起讨论雕塑这个充满局限的媒介可以做什么。她从雕塑、人、心理三个方面与我们分享了她的观点,小编把浓缩精华版的干货放这了,赶快领走哦~

  | 雕塑——“底座上的雕塑”

  我们常常看到博物馆里、画册中的雕塑,都被安上了底座,惯有的思维使我们默认底座也是雕塑作品的一部分,但从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出发,这些底座的存在是必须的吗?是艺术家创作观念下的一部分吗?

  “很多时候,底座只是起到了一个依附作用。在我们的审美习惯中,或者说就是我们对雕塑的认知中,其实是很容易接受的,当我们看到一个有底座的雕塑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多余,因为我们知道上面的东西是创作部分,底下的底座就是底座,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想过这样的范式,就构成了我们在观看上的习惯。”

  从心理认知上看,底座的存在使观众与艺术品的距离变得遥远,雕塑成为一件被某种规范或某种标准认可的一个有价值而神圣的东西。

  | 人——“拿掉底座,展现人”

  对向京来说,雕塑只是展现人的一种媒介。是的,她的目的在于展现人,而人是不需要站在底座上的。所以为雕塑去掉底座这个看似违背我们传统雕塑创作的行为,却为向京提供了一个展现人,观察人的入口。当底座被拿掉,更多的意味着,这件雕塑它不再那么神圣,离我们很近。

  “当我们想到做一个真人尺寸雕塑的时候,我们怎样让视觉上像真人的尺寸。这种技能不仅仅是和雕塑眼睛对眼睛这样的尺度,而更重要的是心理的距离。就是这雕塑看了之后,你跟他不仅仅平视了,而且我们更容易把雕塑当成一个人去看待。”

  艺术品也是有生命的,当然艺术家是赋予它生命的人,但是当它放在公众面前被讨论时,它已经开始脱离艺术家而独立存在。此时此刻雕塑被人赋予了什么意义或带给别人什么样的思考都不在艺术家的控制范围内。它静静摆放在那里,便成为每位观者观照自身的一面镜子,展现出人感性的一面。

  | 心理——“挖掘感性”

  “关于所谓的人活着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对我来说是我们的内心世界,或者是内在性的形态,是一个存在最真实的东西。所以我用一个写实的形象,其实想要建构的概念还是心理性的环境,我很希望这种东西确实是一个不可言说的体验。

  当向京选择使用雕塑这一局限性很大的媒介创作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还原艺术,一种感官性,感性的东西。更多时候,向京只是作品背后的观察者。对她来说,做一个逼真的人,还原一个现实世界,并不是最大的乐趣。她的核心在于洞察观众的反应,她更在乎的是作品被人们看到的那一刻迸发出的感性力量。

  在本次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展出的作品《你的身体》,曾被放置在一个狭窄的空间内展出,观众走进来,不得不与雕塑保持”亲密“距离,等于把观众逼到镜子面前去看。观众走出去,又能通过墙上的洞看到雕塑的一部分,期间因为距离的变化,人们观看作品产生的心理情境不同,对待作品的感情也不相同。

  此次艺术展展出的《你的身体》被安排在一个大展厅的角落,同一空间内还有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在这样的摆放位置下,人们可以远看近看360度环绕看,这样又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 向京,人性观察者

  “哪怕是看一件雕塑,我都需要增强阅读感,就是你在里面让人看到故事,因为它越多的细节就可能构成更多叙事性,叙事性就会让人有阅读感,或者阅读的时间、距离,会在雕塑的身上停留的时间会更长一点。

  我觉得艺术这个东西毕竟是艺术语言,它没有必要非常的清晰告诉你我要说什么。它就像一个提问者,引发你去想,或者更像一个镜子,它照射到的是每个观者身上反映出来的东西。”

  不管雕塑有没有底座儿,向京以后做雕塑、拍电影,还是转换另一种媒介去表达,这重要吗?不知道,但确定的是,她一直是一名兴致勃勃的“人性观察者”。她的雕塑摆在那儿,眼神和你对视,你面对它流露出自己的情绪,你把它想象成任何角色,都是来自你生活的映照。

  而她,在作品背后观察着我们每个人

  ——原来大家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学“啊!

“全裸”,2008,香港

“保持沉默”,2005,北京

图片来源于向京工作室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向京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